今天是2025 年 04 月 18 日 星期五,欢迎访问新乡市供销合作社网站!
微信二维码
政策法规与解读

何为“农头工尾”

作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3-12 点击量:467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时指出,要积极发展生态养殖,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做足做活“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这既是对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对全国各大粮食功能区的重要指示,为各地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指明了方向。

何谓“农头工尾”?通俗地讲,就是以种植养殖为代表的“农”在前端,以深加工为代表的“工”在后端。“农头”“工尾”相连,就是将一二产业相融合,通过开发产后服务带动、精深加工主导、商贸物流引领等措施,让农业从纯农产品种植养殖的初级阶段延伸到二三产业领域,拓宽农业合作领域,延展农业产业链,从农业产业链的各个节点寻找增值空间,实现“从头到尾”的融合发展和效益最大化。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一直处于卖原粮、卖原料、卖初级产品的初级阶段。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我国实行“农业哺育工业”战略,采取工农产品“剪刀差”的方式从农业部门提取积累。这种方式虽然使得“农”与“工”处于分离状态,但工业体系的建立也为后续一二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农”“工”融合发展开始起步,2002年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一二产业融合发展迈出了坚实一步。从2004年开始,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均连续强调“三农”问题,并不断突出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位置。进入新时代,我国“农”“工”融合发展正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并对其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进行重要部署。整体来看,我国“农”“工”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主要以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为主线,农产品加工业的角色逐渐从单一的原料供应商转变为产业链的核心,不仅涵盖农产品的初加工,还拓展到深加工、品牌建设以及市场扩展等多个层面。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增值水平不断提高,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超过9.5万家,实现营业收入17.61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59:1,农产品加工业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链接“农头”与“工尾”、促进一二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明确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这也表明做足做活“农头工尾”文章进入特色品牌培育的新阶段,将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开发高端定制化、“小而精”、“优而美”的特色农产品,从大众单一向区域特色转变。

做足做活“农头工尾”文章、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一方面可以摆脱农业资源量大链短、头强尾弱、头尾脱节的被动局面,将资源优势、粮食优势、农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富民优势;另一方面又能克服初级产品生产的不确定性和贸易运输过程中的时效性,是促进农产品价值链提升、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食物消费需求的关键所在。

做足做活“农头工尾”文章,必须做好“农头”和“工尾”的衔接工作,通过产业交叉融合,形成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流通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坚持科技强农,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打造优质化、专用化、绿色化、数字化、品牌化农业,助力“农头”“工尾”衔接,加快一二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加强“农头”和“工尾”衔接,需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加工环节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也是构建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核心。农产品加工业包括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三大环节,形成了“农业种养业—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现代物流”的链条。要动态把握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的结构比例,运用新兴技术和绿色技术,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现代食用农林牧渔业产品加工与制造行业,是农产品加工业的重中之重,其主要业态是主食工厂化、中央厨房和加工体验等。积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动食物由单一的耕地产出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多元化产出转变。

加强“农头”和“工尾”衔接,还需要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的农业全产业链。促进科技要素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做到科技创新与产业实际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快冷链仓储、物流和网络服务等体系的建设,提供更为便捷和高效的运输、储存、销售通道。尽快搭建覆盖全链条完备的信息平台,加快市场信息搜寻与甄别,为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主体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强化各主体之间的合作,简化交易环节和流程,降低交易费用。加快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农业产业链的生态、文化、旅游功能,进一步丰富农业产业链功能性内容。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5年3月12日第2版